眾所周知,在聲樂的演唱中,技巧是很重要的一樣東西,可以說沒有技巧你可能就唱不好歌。相信很多小伙伴在平時聽歌的時候,都會聽到不同類型的歌,比如說搖滾、藍調、民謠、pop、說唱、舞曲等等。其實這些歌從聲樂唱法的角度來說都可以歸結為一類,就是通俗唱法。
中國聲樂的唱法基本有三種: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唱法,源自意大利的美聲唱法,20世紀80年代以來盛行的通俗唱法。這三種唱法各具特色,也各有不同的欣賞群體。大家對通俗唱法應該都有所了解,下面小編就詳細的和大家探討下這三種唱法的區別吧。
一、呼吸的運用
美聲唱法有一整套訓練呼吸的方法,可見其對呼吸的重視,它多運用胸腹式聯合呼吸,要求吸得深而飽滿,氣息流暢自如,聲音托在氣上。民族唱法要求用橫膈膜呼吸。民歌手中,有意識運用深呼吸的人不多,由于某些風格的需要,大多利用胸式呼吸。通俗唱法不太講究呼吸的深度,以胸式呼吸為多,吸氣部位偏高。
二、共鳴方面的對比
美聲唱法講究混合共鳴,強調整體歌唱感,整個聲區充分發揮共鳴作用,要求聲區統一,轉換音區不能有痕跡,因此音量大,穿透力強,不必借助麥克風來擴大音響。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鳴,允許中間換氣,形成獨特風格。通俗唱法,由于借助話筒擴音,不需要強大的共鳴(少數勁歌除外),輕唱為主,多用真聲,下部共鳴較多,多用口腔共鳴。
三、音域的不同
美聲唱法由于上下聲區貫通,一般能達到兩個八度,甚至三個八度。民族唱法,作品音域一般不寬,但也有些歌上下流動很大。通俗唱法,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間。部分民歌改編曲音域稍寬,些勁歌或戲劇性作品音域寬廣,嗓音條件一般或未經訓練的較難勝任。
溫馨提示